|首页|中医药物库|网上教室|生命中医论坛 |会员聊天室|
查询中医药物信息


[折起关键字查找部分] [放下关键字查找部分]
中医药物通用名称,正名: 中医药物地方名,别名:
可以模糊查找,即输入部分字符就能找到所有...

药物通用名,关鍵字:
牛蒡子...


药物通用名:牛蒡子
药物俗名别名:


总数1条

第1条
药物通用名:牛蒡子
药物别名,地方名: 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
药物使用部位: 果实
味: 辛
性: 凉
质: 轻韧(水火炼)
十二情: 宣 泻
归经: 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
炮制: 筛簸

---- 简要说明 ----

科 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牛蒡属 Arctium   种: 牛蒡种 A. lappa   药物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果实。   产地分布:   原产在全世界都有,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分布全国各地。药材主产河北、吉林、辽宁、浙江、黑龙江等地。此外,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亦产。以东北产量较大,浙江所产品质较优。   采 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序,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炒黄用。   性 状:   瘦果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较浅。果皮硬,子叶两片乳白色,油质。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性味与归经:   性寒,味辛、苦。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用量6-12g。 [编辑本段]别名大全   拉丁语名字:Arctium lappa   英文名字 :Greater burdock, Edible burdock, Lappa Burdock   中文别名 :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   处方名 :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炒牛子、炒牛蒡子,   处方中写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均指生牛蒡子。   为原药去杂质后生用入药者。炒牛蒡子为生牛蒡子用文火微炒,见外表略有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   药材别名 :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   蝙蝠刺(《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   牛子(《陕西中药志》)。原植物牛蒡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   便牵牛(《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蛤蟆癞   商品名字: 杜大力:产于浙江嘉兴、乌镇等地者。子粒饱满,呈青灰色,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关大力:又名北大力。产于东北辽宁等地者,品质亦优。   川大力:主产于四川者。   汉大力:主产于湖北者。因集散于汉口而得名。   牛蒡子:或称牛子、大力子。为各种牛蒡子的统称。以粒大饱满、色灰褐、无杂质者为佳。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二年生大形草本,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形,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沟谷林边、荒山草地中;有栽培。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 [编辑本段]价值用途   中药配伍:   1、配浮萍,共奏宣散风热,透发疹毒,祛风止痒之妙用,用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等症,麻疹透发不畅诸症,风热隐疹瘙痒等症。   2、配山药,一补一清,清补合法,故宣肺气,清肺热,健脾胃,祛痰止咳之力增强,用治脾胃不健,肺气虚弱,痰湿内生,停阻气道,以致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水鸡声,身倦乏力等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偏于虚者可用。   3、配连翘,并走于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风止痒,宣透疹毒之力增强,用治热聚上焦,以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痈肿疮疡诸症,风热痒疹,斑疹等症。   4、配玄参,相须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用治外感发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5、配甘草,用治肺经风热或肺经郁火,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6、配薄荷,共奏疏风清热,利咽之功,用治外感风热。   7、配桔梗,疏风宣肺之力大增,可用治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症。   药性说明:   本品辛寒疏散,透疹利咽,苦寒清解,消肿散结,凡风热诸证及肺胃热毒、咽痛疮肿等证,均为常用药。   功 效:   1.疏散风热,利咽散结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本品辛能散风,凉能清热,轻清能透表,体滑气香能利咽散结。   2.解毒透疹 用于小儿麻疹初期,疹发不畅,以及风热疮疡肿毒,腮腺炎等。用牛蒡子清泄肺胃以解热毒。   用 途:   1.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 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   2.用于麻疹不透。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3.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痛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本品配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证,如瓜蒌牛蒡汤;本品配玄参、黄芩、黄连、板兰根等同用,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   主 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肋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6~12g。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临床应用:   1.治疗面神经麻痹:以牛蒡纠偏汤为主,随证加味,每日2次,水煎服。   2.治疗咽喉肿痛:牛蒡子、板蓝根、桔梗、薄荷、甘草。水煎服。   注意事项:   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1.用量过大 本品成分牛蒡甙,药理实验提示可引起动物中枢神经兴奋,过量可致惊厥,呼吸加快,继而抑制呼吸。   2.药不对证 牛蒡子富含油质,其性滑利,有导泻作用。如被用于气虚而大便溏泻者,则会加重泄泻。这点在辨证选药时应注意。   3.过敏反应 表现为服药后30分钟出现胸闷、气急、头晕、呕吐、皮肤丘疹、血压下降。但这是极个别现象。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收获率15.0~21.5%;其甙元为 l-牛蒡酚(l-Arctigenin )。其另一成分异牛蒡酚(Isoarctigenin),以2% KOH处理,则生牛蒡酚。果实尚含脂肪油25~ 30%,其碘价为138.83,在空气中,约经1月而固化。脂肪酸中主要为花生酸(Arachidic acid);此外,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又含硫胺素440微克%。牛蒡全植物都含抗菌成分,可参考“牛蒡茎叶”条。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及脂肪油约 25%~30%,油中主为棕榈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另含甾醇、维生素B1等。从种子分得拉帕酚A、B、C、D、E(lappaol A,B,C,D,E),为3分子对羟基苯丙烯的聚合物。 本品以粒大、饱满、色青白、有明显花纹者为佳。   制 剂: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共心性毛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3.提取物能显著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   4.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兔强直性惊厥、呼吸细弱,随后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对离体蛙心有麻痹作用。对蛙下肢、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离体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亦呈麻痹作用。有轻度利尿及泻下作用。   药理知识:   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炒牛子、炒牛蒡子处方中写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均指生牛蒡子。为原药去杂质后生用入药者。炒牛蒡子为生牛蒡子用文火微炒,见外表略有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 [编辑本段]药典标准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鉴 别:   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镶嵌紧密;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稍偏弯,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黄色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 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24小时的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0kHz)20分钟,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牛蒡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   生物学特性: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编辑本段]栽培繁殖技术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cm左右,耙细整平。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春、夏、秋均可播种。春播在“清明”前后,夏播在“夏至”前后,秋播在“立秋”前后,为缩短占地时间,以夏、秋播为宜。播种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2/1 直播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h后,放温暖处,用温水冲洗1次/d,待种子露白时播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60cm×45cm挖30cm深的穴,每穴内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约1kg,与土混匀,将穴填平、灌水,待表土稍干松时再在穴面挖3~4cm深的穴,每穴撒饱满种子3~4粒,覆土盖平、踩实,使种子与土壤密结。夏、秋播的约6~7d出苗。出苗后每穴留2株健苗,缺苗处及时补上。播种量1.5~2kg/667m2。   2/2 育苗移栽在整地前,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kg,捣细撒匀,深耕20~25cm,耙细整平,做1m宽的平畦,若天旱应向畦内浇水,待土表稍干松时再播种。播种时,每畦按4~5行开2~3cm深的沟,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播种量2~2.5kg/667m2。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按株距3cm进行间苗。育苗后,春、夏播的可在秋季移栽,秋播的在竖春未展叶前移栽。移植时,从苗畦内挖出幼苗,略带田土,按行株距60cm×45cm挖穴,深度与畦内原深度相同,填土踩实,浇足定根水以保成活。    3、田间管理   3/1 排灌在苗期,移栽后要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幼苗返青和花期不可缺水。追肥后、严重干旱时应适当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3/2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苗,确保苗全苗壮。3.3 中耕除草和培土生长期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疏松无杂草。苗封行前,可结合除草,向根部培土,防止倒伏。3.4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结合中耕除草对牛蒡进行追肥。第1次在封冻后,用圈肥2000kg/667m,撒于地面;第2次在竖解冻后幼苗返青时,结合浇水,每株旁施土杂肥约1kg,尿素30~60g,或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500~2000kg/667m2,促进地上部生长;第3次于植株开始抽苔时,施尿素15kg或磷酸二铵10kg/667m2,可促进分枝和籽粒饱满。追肥后要及时浇水。3.5 越冬管理牛蒡当年播种不结果,为促进第2a生长、苗壮,提高产量和质量,冬季叶子枯萎后,要及时清除枯叶和杂草,干旱时浇封冻水,封冻前在植株的基部培土,第2a解冻后将盖土松动。   采 收:   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加工炮制:   1、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炒制: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3、酒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储 藏:   置通风干燥处。放缸甏内或箱内盖好,置凉燥处,防鼠食。   来源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纲目》:“恶实,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为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翦苗沟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黪。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1、病害牛蒡灰斑病(Cercosporaacti-ambrosiaeHist.)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1~5mm,褐色至暗褐色,后期中心部分转为灰白色,潮湿时两面生淡黑色霉状物,即病原物的子实体。防治方法:秋季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控施氮肥。在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牛蒡轮纹(AscochytaLappaeKabetBubL.)叶片上病斑近圆形2~12mm,暗褐色,以后中心变为灰白色,边缘不整齐,稍有轮纹,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同灰斑病。牛蒡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叶两面生白色粉状斑,后期粉状斑上长出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害虫主要有红花指管蚜〔Uroleucongobonis(Matsumura)〕和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Sanborni(Gillette))。为害茎叶、果实,严重时可造成绝产,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连纹夜蛾〔Plusiacrassisigna(Warren)〕,以幼虫咀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可喷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防治。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以幼虫为害叶片,使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花和幼果全部被害,造成大幅度减产。防治方法:采取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减少来年虫源。利用20w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3龄以前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300~400倍液进行防治。地老虎:幼虫咬食叶片或心叶,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早晨人工扑杀。蚂蚁:食主根,严重时成片死亡。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浇灌根围;也可用动物骨头诱杀。5采收加工播种后第2a“立秋”前后采收。由于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故应分期采收。当果序总苞呈枯黄时即可采收,剪下果枝,晒干,最后将全株割下晒干,去净杂质,收藏。如久不采收,果实过分成熟,易被风吹落。由于总苞上有许多坚硬的钩刺,采摘时应在早晨和阴天刺软时进行,不致伤手;若晴天采摘,则应带上手套。



页: <<1 2

[录入数据,会员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