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物库|网上教室|生命中医论坛
|会员聊天室|
查询中医药物信息
药方里包括的中药物,可在此勾选.方便查找检索: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苏梗 荆芥 防风 细辛 白芷 香需 羌活 藁本 辛夷 生姜 生姜皮 葱白 石胡荽 苍耳子 苍耳草 苍耳虫 芸香草 圣柳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蝉蜕 葛根 葛花 柴胡 升麻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野菊花 蔓荆子 淡豆豉 大豆黄卷 浮萍 木贼
清热泄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马蔸铃根) 竹叶 淡竹叶 密蒙花 谷精草 青葙子 鸭跖草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马尾连 黄柏 龙胆草 苦参 白藓皮
清热解毒积药: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紫花地丁 蒲公英 牛黄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败酱草 穿心莲 蚤休 半枝莲 半边莲 土茯苓 山豆根 马勃 马齿苋 秦皮 红藤 白花蛇舌草 垂盆草 四季青 金果榄 酸浆 凤尾草 天葵子 白蔹 千里光 金荞麦 青黛 漏芦 山慈菇 地锦草 绿豆 鸦胆子
清热凉血药:
犀角 水牛角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紫草
清透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银柴胡 胡黄连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玄明粉 番泻叶 芦荟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峻下药:
甘遂 巴豆 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商陆
祛风湿药:
独活 威灵仙 秦艽 片姜黄 木瓜 桑寄生 五加皮 白花蛇 乌梢蛇 蛇蜕 防已 稀莶草 徐长卿 虎骨 桑枝 鹿衔草 伸筋草 老鹳草 络石藤 海风藤 海桐皮 臭梧桐 寻骨风 千年健 钻地风
芳香化湿药:
藿香 苍术 厚朴 砂仁 砂仁壳 佩兰 白豆蔻 豆蔻壳 草果 草豆蔻
利水渗湿药:
茯苓 茯苓皮 泽泻 薏苡仁 车前子 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 金钱草 茵陈蒿 猪苓 海金沙 石苇 扁蓄 萆解 瞿麦 地肤子 冬瓜皮 冬瓜子 赤小豆 地耳草
温里温阳药:
附子 川乌头 草乌头 干姜 炮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高良姜 花椒 椒目 丁香 母丁香 荜菝 荜澄茄
行气化痰药:
陈皮 橘核 橘叶 化橘红 枳实 枳壳 木香 香附 薤白 青皮 佛手 乌药 沉香 川楝子 檀香 荔枝核 柿蒂 刀豆 八月扎 娑罗子 玫瑰花 绿萼梅 甘松 香橼
消食药:
山楂 莱菔子 鸡内金 神曲 麦芽 谷芽
驱虫药:
使君子 槟榔 大腹皮 贯众 苦楝皮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鹤虱 榧子
止血药:
仙鹤草 白芨 大蓟 小蓟 地榆 三七 菊叶三七 景天三七 苎麻根 紫珠 茜草 蒲黄 艾叶 白茅根 槐花 槐角 侧柏叶 棕榈炭 藕节 血余炭 花蕊石 灶心土 断血流
活血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莪术 丹参 益母草 茺蔚子 红花 番红花 牛膝 土牛膝 虎杖 乳香 没药 三棱 鸡血藤 鸡血藤膏 桃仁 五灵脂 穿山甲 庶虫(土鳖虫) 水蛭 降香 苏木 泽兰 月季花 王不留行 刘寄奴 自然铜 虻虫
温化痰湿药:
半夏 天南星 胆南星 旋复花 金沸草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前 皂荚 皂角刺
清化痰湿药: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栝蒌 栝蒌壳 礞石 前胡 天竺黄 海浮石 海蛤壳 海藻 昆布 胖大海 黄药子 焊蔊菜
止咳药:
杏仁 百部 紫菀 葶苈子 银杏 银杏叶 款冬花 紫苏子 桑白皮 枇杷叶 马蔸铃 矮地茶 洋金花 千日红 白毛夏枯草
安神药:
朱砂 龙骨 龙齿 酸枣仁 磁石 琥珀 远志 柏子仁 合欢皮 合欢花
平肝熄风药:
羚羊角 山羊角 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钩藤 天麻 全蝎 地龙 珍珠母 刺蒺藜 决明子 蜈蚣 僵蚕 罗布麻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补血药:
当归 熟地 何首乌 夜交藤 白芍 阿胶 黄明胶 桑椹 龙眼肉
补津药:
北沙参 南沙参 麦门冬 石斛 龟板 龟板胶 鳖甲 天门冬 玉竹 黄精 百合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黑脂麻
补气药:
人参 人参叶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 党参 太子参 扁豆 扁豆花 扁豆衣 大枣 蜂蜜 灵芝 饴糖
补火药:
鹿茸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山茱萸 杜仲 续断 补骨脂 蛤蚧 巴戟天 肉苁蓉 淫羊藿 仙茅 狗脊 骨碎补 益智仁 胡桃仁 莬丝子 沙苑子 冬虫夏草 紫河车 锁阳 阳起石
收涩药:
五味子 乌梅 椿白皮 赤石脂 莲子 荷叶 莲须 莲房 莲子心 金樱子 浮小麦 小麦 麻黄根 糯稻根须 石榴皮 诃子 肉豆蔻 罂粟壳 芡实 桑螵蛸 覆盆子 乌贼骨 五倍子
特别用处中药:
雌黄 青礞石 升药 明矾 大蒜 斑蝥 蟾酥 蟾皮 硫磺 铅丹 山慈姑 闹羊花 皂矾 蛇床子 常山 露蜂房 守宫 马钱子 血竭 木槿皮 土荆皮 丝瓜络 瓦楞子 麦饭石
动物药:
蜘蛛 蜗牛 牛延 蚂蟥 猪鬃毛 蚌壳 栝蝓 蚯蚓 蜈蚣 牛屎虫 蝼蛄(土狗) 蚬儿壳 翠鸟 螃蟹 地龟虫 祚蜢 蝙蝠 蟋卒 鲫鱼 犁头蛙 泥鳅 老鼠头 蜻蜓
矿物药:
灶心土 百草霜 自然铜 密陀僧 云母 轻粉 雄黄 石膏 滑石 炉甘石 无名异 硼砂 石灰 石钟乳 白矾 信石 寒水石 芒硝 硫磺 秋石 磁石 铅丹 朱砂
药物使用部位:
须 全株,全部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皮 花粉 其它
采药时间:
不定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早,日出前,沾露 中午 午后,傍晚 雨后 沾露 霜后 沾雾
采药地情:
石山地 湿地 风地 燥地 水泽地 雪地(寒湿地) 冻地(寒燥地) 暑地(湿热地) 沙漠地(燥热地) 风雪地(风寒地) 山地(偏燥) 林荫地(偏寒湿) 路旁地
功用八法:
清 温 消 补 汗 和 下 吐
味:
混杂味 酸 苦 甘 淡 辛 咸
性:
温 热 平 凉 寒
形:
走 窜 守 敛 上行 下行 达表 入里
色:
混杂色 青 红 黄 白 黑
质:
轻扬(火性) 轻韧(水火炼) 轻脆(火炼) 轻润(水炼) 一般 重浊(水性) 重韧(水火炼) 重脆(火炼) 重润(水炼)
十二情:
宣 收 通 滞 补 泻 轻 重 滑 涩 燥 湿
归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炮制:
挑,净制 筛簸 刷 碾 捣 研 刮 挫 切制 淘洗,水制 淋润 浸泡 水漂水飞 清炒,火制 辅料炒 蜜炙 酒炙 醋炙 盐炙 姜炙 油炙 明煅 暗煅 直接煨 隔物煨(面纸叶) 烘煨 沙烫 蛤粉烫 焙烘烧燎烙 罐蒸 笼蒸 煮 婵 法制 霜制 发酵 发芽
剂型:
汤 膏 丹 丸 散 酒剂 茶剂 糖浆 片剂 冲服剂 针剂 药露 锭饼 条剂 线剂 灸剂 导法
药物通用名,关鍵字:
药物通用名:
药物俗名别名:
总数2979条
第1条
药物通用名:卷下<篇名>人尿
药物别名,地方名:
---- 简要说明 ----
白通加猪胆汁汤。
上一方。
上七十又八品,仲景一二方剂,俱使用之,故无所取其征者。如彼粳米之于白虎汤、附
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七证也,小麦之于甘草小麦大枣汤证也,赤小豆之于瓜蒂
散证也,胶饴之于大小建中汤二证也,鸡子白之于苦酒汤证也,矾石之于矾石丸、硝石矾石
散、矾石汤三证也,土瓜根之于土瓜根散证也,干苏叶之于半夏浓朴汤证也,瓜子、瓜瓣之
于大黄牡丹皮汤、苇茎汤二证也,皂荚之于皂荚丸、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二证也,蜀椒之于
大建中汤证也,秦皮、白头翁, 皮之于白头翁汤二方证也,山茱萸又薯蓣之于八味丸证也,
是所以其日用试效者也。虽然,皆在于成方妙用如何而已,不必在于取一味一味之功,则又
无所以取其征者。故东洞翁于此七十余品,盖阙如,但粳米之于方也。凡七首,此物之于民
食也,其美与锦比焉,其功亦所以最大者,故又治其疾病亦多其功。而本草不载此物者,何
哉?惟陶弘景《别录》,始载粳米治病之功,曰∶益气,止烦,止渴,止泄。不过此四功也。
盖仲景之用粳米也,白虎汤三方证曰∶大烦渴,或曰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或曰口燥
渴,或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或曰热骨节疼烦。竹叶石膏汤证曰∶逆欲吐。麦门冬汤证曰∶
大逆上气。大逆者,上逆也,上逆则必烦渴,烦渴则舌上必干燥,是粳米有止烦止渴之功也。
桃花汤证曰∶下利。又曰∶下利不止。附子粳米汤又能治腹痛下利,是粳米有止泄之功也。
故陶弘景尝见此数方之证,以为粳米止烦止渴止泄也。益气者,是道家言,非疾医之事矣。
近世称古方家者,以为民生常食之物,安能治彼病毒矣乎?是未知粳米之功,取征于此七方
也。夫粳米若作谷食,则实为氓民生命,作之药物,则又足以为治病大材。犹生姜、大枣、
作之菜果,则足以养性;作之药物,则大有力于治病毒也。虽然,仲景之用粳米也,有其主
治,未可悉知者,唯存而不论亦可也。肘后方有粳米一味,治猝腹痛之方。由此观之,又附
子粳米汤之治腹中雷鸣切痛,桃花汤之治下利腹痛,亦似偏取粳米之功矣。犹小麦之治急也,
如彼白 酒,则中华人家常所造酿者也。经日易损,故不能久藏蓄之。我邦饮物,未尝用白
酒矣!故无敢造酿者,假令医家虽欲常藏蓄之,未能每每酿之,则岂得备于不虞矣乎?苟
亦每每造酿之,不堪其费之多也,故若遇胸痹之病,则白 ,其何所取之?是我古方家之所
叹也!呜呼!皇和与中华土宜之所然也,我其无如之何而已,此外若有往往试之者,俟他日
之论定考征云尔。
x安永戍初夏十二日x
-生命中医网http://www.19ni.com编录整理
第2条
药物通用名:<篇名>附言十七则
药物别名,地方名:
---- 简要说明 ----
──仲景之方之有征也。药亦有征,东洞先师尝有药征之举,大行于海内,始开天下古
今之人之眼目,非如后世诸家本草之书之墨墨也。呜呼!天下古今,何其诸家本草之书之墨
墨也,是实耳听之而目不视之者之言也。墨墨亦宜乎哉?故其书之伙多也,虽汗牛充栋,亦
何征之有?是其所以为墨墨也。
──古者,本草之书之出也,阴阳服饵之言也。陶弘景羽之镞之,深入天下古今之医之
肺腑,陶实为之KT 矢矣。夫晋唐以降之为医也,盖以二家之言,别立医之方法者也。故
其为方法也,不之服饵家,则之阴阳家,又何医治之有。仲景之方法,于是乎亡,又何征之
为?呜呼!药之有征也,二千年来,始有先师之举。呜呼!天下古今,别有其人乎。
──晋唐以降之方之存也,有若《肘后方》,有若《千金方》,有若《外台秘要》。其方
垂数千,今欲取之而征之于其法。无一可征之于其法之方。何其无一可征之于其法之方耶?
无药之可征之于其证之方也。无药之可征之于其证之方,则无方之可对之于其证之法也。方
之不对于其证也,病何以治哉。苟施其方而谓之治者,非偶中则病自愈之时,与毒自静之时
也。医人其着眼于此,则疾医之道,明明察察。
──王叔和尝撰次仲景之书云∶未知其是否,盖所谓撰也者。撰择仲景之方法,于己之
臆度者也,所谓次也者。相次自家之方法,于仲景之书者也,是《伤寒杂病论》之所以搀入
附会也,隋唐之医之所以不能辨别分析焉也。葛洪之作《肘后方》也,孙思邈之着《千金方》
也,王焘之辑《外台秘要》也,皆不知取之于仲景氏,而取之于叔矣氏。《伤寒杂病论》之
不显也,职是之由。天下之为医者知视仲景氏之方法于三子者之书,而未尝能知视仲景氏之
真面目,于《伤寒杂病论》尚乎哉!至赵宋之时,藏一本于御府。天下之为医者,未尝能知
有仲景氏之方法矣,故未尝能知仲景氏之为何等者。当此时天下之为医者,知仲景氏之言之
一二有存焉,而未尝能知仲景氏之方法之全然有存焉,又未尝能知仲景氏之医之为古之疾医
之遗矣。又当此时天下之为医者,别立医道于己之臆度,是汗牛充栋之书之所以起也。呜呼!
当仲景氏之书之不显之时,而别立医道云者,则不得不取之于己之臆度矣。至开宝治平之际,
而仲景氏之书之再出也,摹印雕版,颁行天下。于是天下之为医者,虽知有仲景氏之方法,
视仲景氏之书,亦犹己之臆度之医道矣。我今于林之校正,成之注解乎见之,于是仲景氏之
方法之与赵宋氏之医道者,混淆焉。泾渭不分,淄渑不辨,遂至今之医流矣。
──圣人既没,大道乖矣。七十子已死,大道裂矣,当春秋战国之际,圣人之大道,与
天下国家,共分崩离析矣,岂得不命与数矣乎。呜呼!圣人之大道犹且然,况于小道医之为
术乎。
世之无圣人也久矣,我无所取于正矣。呜呼!我不能取正于圣人之道,则我其不可不取
征于圣人之言。苟不取征于圣人之言,则言皆不得不取之于己之臆度。事亦然,于是乎圣人
之道将坠于地矣。医之为道亦然,苟不取征于仲景氏之言,则言皆不得不取之于己之臆度。
事亦然,夫言也者法也,事也者方也。《素问》、《九灵》之说,医也理也。本草之说,治也
妄也。妄之与理,君子不根据,故彼书之说医也,其谓之存炎黄氏之遗于十之一二则可也,谓
之炎黄氏之道则惑也。故如彼书,又无有方法之可言。则后世之有方法也,苟不取之于妄之
与惑,则不得不取之于己之臆度矣。仲景氏没后,天下古今之为医者,滔滔皆是。所谓晋
后之医者,伪统乎哉?故先师独取征于仲景氏之方法,以开二千年来眼目者也。呜呼!《药
征》之为书,不亦伟乎。
──先师者,非文儒之徒也。故其着书也,不为修辞,不为文章,其意唯在于辨古人之
妄,释今人之惑而已,故言皆系于事实。先师尝谓参互而考之次之,以古今误其药功者,引
古训而辨之,是以先师之为《药征》也。仲景之方,取征于仲景之法,仲景之法,取征于仲
景之药,方法之与药,无一所违戾者。余故曰言皆系于事实,何其修辞文章之为。世医之诋
斥先师也,以文章修辞者抑末。今余之于此编亦然,余也性实,拙于文辞,取笑于大方,亦
所不辞也。
──余之为医也,陋且拙也,岂足奉东洞先师之教,以修仲景氏之术乎?虽然,余也从
事斯方三十有余年于兹矣。余之为医也陋且拙,亦岂无所不熟十之一二乎哉。余也自尝修仲
景氏之术,不加减于方,不出入于药,唯随其证而治之耳。呜呼!余之为医也,陋且拙,亦
岂无所不愈十之一二乎哉。如余但奉先师之教,以建方之极,取药之征者也。故今所征于此
之药者,是皆所征于日用之病者也。夫今之为医者不然,不自惮之甚,妄意加减于方,出入
于药,宁知方法之有规则乎哉?是余之所畏也。
──东洞先师,常用所征本编之药,凡五十有三品,余亦于此品,而所以征之,得其征
者也,无复异论矣。先师之言,至矣尽矣,吾岂有所容喙哉。今此编所载十品,附录七十有
八品,十品者常用之物,而本编所不载也。是乃余之常用所征,而所得其功效者也,是所以
私窃补先师之遗也。又未尝取之于己之臆度,而所以征之于日用之事实,试之于日用之证候
者也。呜呼!如此数品,先师岂有所不征乎,盖未终之而没者也。噫,可惜乎哉!余之补之,
有所大惮于先师者,世之君子,其谓之何哉。虽然,余也其不言之,孰又言之,余也死矣,
此言已矣。呜呼,余之补之,唯不免狗尾续貂之诮是惧。
──续编十品,先师日用所施之物也。本编不载其功之与征者,何也?是前所谓盖未终
之而没者也。惟蜀漆之助牡蛎龙骨而治动之剧也,蜜之缓诸病之急而助诸药之毒也,是余之
所常试,而古今医人所未尝言及者也。余之执斯方,三十年之尚矣,岂无一二之所得矣乎。
明者其试诸。
── 之为虫,我邦未产此物。二十年前,余再游于先师之门,先师出一头示余。余又
得一二于直海元周之所,余遂赠之先师,先师喜而藏之,然则先师未尝得试 虫之功效矣。
尔后余多得之,于是余先试之内人之病,而有效焉,后又试之于他人之病,而有效焉,此时
先师既没。噫,我邦试 虫之功者,余于先师之门,为之先登,故今着之。
──粉之为物,赵宋以来,未尝得其的实之品。故医者误治甘草粉蜜汤证者,不为不少。
余今订之诸书,而始得其真物,又始得治其证矣。
──白 酒之治胸痹之病也,唐宋以后,诸书所不载也。余又订之,而得其造酿之法矣,
胸痹之病。其自此有治乎哉。
──先师尝谓余曰∶吾自唱古疾医之道,数十年于今矣,游我门之士,不下数百人,虽
然,有传方之人,而无传道之人也,吾子其勉 。余自辞先师二十年于兹矣。余尝知受业于
东洞之塾者,亦不下数十人,余又见其人,无一人不口先师之医者,然未尝闻有得先师本旨
者。若有其人,亦或有专长于下剂者,或有纯执家塾方者;或有二三执仲景之方,七八取唐
宋之方者,或有取己之臆,负东洞之教者;或有学无其力,业无其术,称古今并执者;其次
者,或有一端,称奉东洞之教,终行后世之方者;或有谓东洞之教,偏于古而不知今者;或
有谓东洞之术,便于痼疾,而不宜于平病者。如此抑末,不足以挂以齿牙矣。夫以我藩推之
海内皆是矣乎,以余之所见推之,余之所未见亦然矣乎,是余之所长大息也。要之是皆虽曰
奉东洞之教,亦不能实读仲景之书者也,可胜叹哉。呜呼,仲景之方法者,执之知之,则不
能不为之。不能不为之者,知之者也。不能为之者,不知之者也。先师没后,仲景氏之方法
熄矣,
──仲景之书者,古之疾医之遗也,天下古今,知之者鲜矣。其不知之,故人人有异说,
或有以《素》、《灵》解仲景之书者,或有以晋唐医学,说仲景之书者,近世或有以名与数,
解仲景之书者,或有取己之臆,辨仲景之书者,要之是又不知仲景真面目者也。苟欲知仲
景真面目,请在达于仲景方法,而后施之于今日日用事实而已矣。
──余尝为门徒讲《伤寒论》,听者百余人。余之讲《伤寒论》也,一一取征于仲景之
规则,一一取征于仲景之方,一一取征于仲景之法,一一取征于六经史子,一一取征于两汉
以上之书,一一取征于某书某篇某人某言以示其事实。余于是谓门徒曰∶仲景氏方法者,古
之疾医之遗也。苟不经圣人制作之手,安能有此方法乎哉?故其道也正,其方也正,其法也
正,其术也正。无所不正者,其不正者有之,此为后人搀入。今之为医者不然,不知执仲景
氏之方法之正,不知学仲景氏之治术不正,此反正之徒也。今其取反正之方法治术,以奉此
于君之与亲者,不忠之臣也,不孝之子也。噫!己不啻不忠不孝,而使人之臣子不忠不孝者,
其谓之何哉,医者其思诸。
──先师之作《药征》也,改稿凡七,余尝得宝历之本是也。二十年前斋游于京师,因
请正于先师。先师谓余曰∶此本实属草稿,为门人所窃去者也,正本今在于纪州,虽然是亦
余之所草也,吾子宜见大体,岂在于文本章句之间乎哉。 而西归,后又得安永之本修夫氏
定正之本也,余又别有定本,以余之所闻于先师订之。天明五年乙巳之夏,京师有上木之役,
余之定本,不敢出之。
──续编及附录、定正、考索、十易裘葛,安永戊戌初夏,始脱其稿。虽不能得先师订
正,
x天明七年丁未初冬十二日村井 大年识x
-生命中医网http://www.19ni.com编录整理
第3条
药物通用名:地榆
药物别名,地方名:
---- 简要说明 ----
性味苦、酸、涩,微寒。归经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相关配伍1、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2、结阴(即便血)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3、小儿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饴糖,与服便已。(《肘后方》)4、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捣汁饮,兼以渍疮。(《肘后方》)5、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6、代指肿痛(十指肿痛的一种病证):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翼》)7、小儿湿疮:地榆煮浓汁,日洗二次。(《千金方》)8、小儿面疮,赤肿: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卫生总微方》)【使用禁忌】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脾胃虚寒,中气下陷,冷痢泄泻,崩漏带下,血虚有瘀者均应慎服。 【配伍药方】治烫火伤:急用地榆磨油如面,麻油调敷,其痛立止;如已起疱,则将疱挑破放出毒水,然后敷之,再加干末撒上,破损者亦然。(《外科证治全书》) ②治胃溃疡出血:生地榆9克,乌贼骨15克,木香6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 ③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地榆、太子参各30克,或加怀牛膝30克,水煎服,连服2月。(《全国中草药新疗法资料展览会选编》) ④治外伤出血:地榆炭研细末,外敷患处。或配茜草、白及、黄芩,研末外用。(《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⑤治赤白带下:地榆60克,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热服一合。(《卫生易简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十页
[录入数据,会员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