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医网|网站总纲|网上教室|生命中医论坛| 会员聊天室| 中医术数源流图|多年五运六气推算|网站使用及简介|
分类:中药理论
字号:
修改
“温胆汤”考

百味成文

“温胆汤”考
千古名方温胆汤组方严谨,药少效宏,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尤其是近代济南名医吴少怀更是以善用温胆汤而著称。有意思的是,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方名温胆者竟有七个之多,它们是:
《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中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 橘皮三两生姜四两 甘草一两【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生姜四两 半夏二两(洗) 橘皮三两 竹茹二两 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 【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三因方》卷九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 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 生姜5片 大枣1枚【主治】:痰热内扰,心胆气虚,心烦不寐,触事易惊,或夜多异梦,眩悸呕恶,及癫痫等。
另外,《万病回春》、《证治准绳》、《杂病源流犀烛》、《笔花医镜》中均有温胆汤方,组成各不相同,因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故今略去不录,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
关于温胆汤的方义,历代医家有所阐发。如:明·吴昆《医方考》说:“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至于为什么生姜、陈皮用量独重则没有解释。
《医方集解》:“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胆常温矣。”
《成方便读》:“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则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达也。土不达则痰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春气温和之意耳。”
《古今名医方论》:“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方中竹茹清胃腕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胆家有不清宁而和者乎?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畏寒而怯,属命门之火衰,当与乙癸同源而治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引罗谦甫曰:“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民国·张山雷《中风斠诠》说:“胆怯易惊,是痰涎内盛,而古人谓之痰涎沃胆者,以痰浊为浊阴所凝结,因谓寒者,非真寒也,是以方名温胆,而并无一味温药。”
由上可见,《医方集解》、《成方便读》、《医宗金鉴》、《古今名医方论》显然说的是后世《三因方》中的温胆汤而非《千金》、《外台》中的温胆汤。《医方考》中说的虽是古方温胆汤,但是说竹茹清热,生姜止呕,实有违《千金》、《外台》治疗胆寒之原意。至于张山雷先生亦是没注意到《千金》、《外台》温胆汤中四两生姜的用量,否则何以有“并无一味温药”的说法呢。其实,《千金》、《外台》中的温胆汤用生姜四两,恰恰是针对“胆寒”而设,之所以取名“温胆”,亦是由此而来。后世所言的温胆汤,则指的是《三因方》中的温胆汤,组成较古之温胆汤则生姜用量减至5片加茯苓、大枣,方名“温胆”,作用却是清胆和胃,除烦止呕,非温胆寒实清胆热尔。

以下为最近的前十五条评论:
共0条信息
暂时没有信息

----评论处 ----
发评者:请回答:2 十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