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中 医 网
探 索 生 命 与 中 医 的 工 具 网 站
我的生命我做主  我有我有选择,你有你的报应  现在时间:2024/03/29/13:52:55
姓名: 密码:   [注册] ...欢迎你到这里--生命与中医的花园
[每日中医故事 奇闻异录] [每日中医药方 偏方验方] [每日案情 追踪分析] [每节养生 每日食疗]
[网上教室] [生命中医论坛] [会员聊天室] [小组聊天] [中医药物交易] [中医药物标本] [每日中医故事] [每日所有更新] 
[未解之谜]  [技术融合]    [智慧与学问]    [案情分析与追踪]  [风水命理与凶情]  
[查看人体动态经络穴位图]

总汇

查找:题目:主题词:摘要:
作者:发表时间(格式如:2009-03-29):
浏览摘要及主题简约信息>>
总数38篇
第6篇
题目: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主题词: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摘要: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有些理论在临床上很少运
作者:生命中医网
发表时间(格式如:2009-03-29): 2011-11-10
[修改]
[文章详细]
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有些理论在临床上很少运用到,如“气不足便是寒”,大家最熟的可能是“阳虚生外寒”,所以在临床上一般地碰到畏寒的病人,多首先考虑阳虚,岂不知“气不足便是寒”,如有气虚佐证便可益气而获效。
下面说一个老师的治疗案例,其所用的理论是“邪火不杀谷”,这句话从哪儿来的?从《伤寒论》里来,诸位可能说《伤寒论》里没这句话。呵呵~诸位没说错,我们在校学的《伤寒论》里面确实没这句。但你去翻翻《千金要方》里收录的《伤寒论》条文,就会找到这句。
这案子来源于前面说的《金匮》名家周衡教授,是在给我们上课中说到的。一病人腹泻2年,在全国很多地方看过中西医,就是无效,后来,到周教授那儿就诊,证见四肢不温,形体畏寒,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清稀,日行数次,口干喜热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一派脾肾阳虚的证状,视前方,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参苓白术散等等,从辨证看,基本正确,何以无效?周老教授思索良久,认为必有独处藏*,于是细细问来,后来发现患者,大便清稀但极秽臭,得,内有郁热,阴阳不相顺接,阳郁于里,故有一派外寒之象。内有邪热,“邪火不杀谷”,邪热非少火(生理之火),不能消化水谷,故有积停于内,祛其积,调胃承气汤加减,数剂而病痊。
诸位在临床上所见的心衰病人很多,肢肿、腹水、胸腔积液、喘息,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但病人常常出现舌干萎无苔,或舌光红无苔。一般地辨证为阴虚水停,常用生脉散加四苓散、四季青、葶苈子等养阴利水泻肺,但常常很难取得好疗效,为什么?再看看水肿的病人,一般都是四肢不温,畏寒,饮水少或口和等一派阳虚的证状,心内科工作时间长的同志可能有体会。
在《王孟英医案》中有类似的案例,王氏认为当舍舌象而从证,为什么?这种情况王认为舌干萎无苔,或舌光红无苔非为阴虚,而是水阻气津不能上布于舌,治当温阳化气行水。
进一步思考,我认为王氏的理论有独到地见解,符合临床。但水肿的形成乃水谷精微不从正化使然,津液的不足仍然客观存在,因此我常选用《冯氏锦囊》全真一气汤,该方由地黄、麦冬、白术、怀牛膝、五味子、制附块、人参组方,具有益气回阳,扶正滋阴,摄纳元气之功。临床常在该方的基础上加桂枝通阳化气,加大剂山萸肉收摄元气,佐黄芪配云茯苓健脾利水,实践证明临床疗效很满意。
中医治疗内风多遵《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熄风多从肝入手,或清肝热以熄风,或镇肝以熄风,或滋肝以熄风,或养肝血以熄风。然对于小儿多动证,常常难以取效,为什么?小儿“脾常不足”,脾虚无以化生阴血,肝木失养,对于证种情况你要是只是滋肝阴以熄风,很难有疗效,其治当“求之于本”,在健脾方中稍佐以熄风之品,常可效出意外,这就是古代医籍中称作“土虚木摇”理论的临床运用!
又如口腔溃阳久不愈,《寓意草》提出以“厚土敛火”的方方治疗等。有人知道厚土敛火是什么治疗方法,适应证是什么吗?
读书对于一些独特的理论认识不可忽略,这些理论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说不定你记住了,哪天遇到一个贵人找你看病,你看好了,从此会平步青云呢! 呵呵~~

4.读书与临床要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要读死书,要把学到的东西贯通起来加以运用,否则,你最多只能成为一个书橱,在临床上技能是很难提高的。如何贯通呢,就是说不管读书还是看病你的把你所学的东西综合起来分析问题!
前一讲我拿了一个吴鞠通的医案,问大家为什么吴氏称之为开肺法?http://iiyi.bbs.asiaec.com/bbs/v ... hlight=&page=19
“《吴鞠通医案?中风》:陶某,六十八岁,左肢拘挛,舌厚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饮水则呛,此中风挟痰之证,前医误与腻药补阴,故遂道俱塞,先与开肺。
生石膏四两 杏仁四钱 鲜桑枝五钱 云苓块五钱
防己五钱 白通草一钱五分 姜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问题一:这方治法吴鞠通为什么叫做开肺法?”
我们现在来分系此案,此案已经指出,“此中风挟痰之证,前医误与腻药补阴,故遂道俱塞”,从舌象和用药史及吴氏的处方我们可以看出该病目前主要病机是湿热挟痰阻络,湿热挟痰从何而来,前医予“与腻药补阴”而致中焦壅阻,湿热内生,湿郁生痰!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清热。
关于湿热的治疗,在临床上是很棘手的,为什么?古人形容湿热难治是怎么说的?治湿热之病“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过用燥湿则伤阴助热,过用清热则易伤阳,湿为阴邪,得阳则化,阳伤则对于祛湿不利。怎么办?治疗首先要使热与湿分,先祛其湿。治湿多采用分消的方法,即宣上、燥中、渗下。吴氏之方共八味药,其中直接治湿的有五味,原方云苓、防己、白通草利湿于下,陈皮、半夏燥湿于中焦(二者同时燥痰),只有一味石膏清热,仅用一味桑枝通络。为什么要用杏仁一味,在三仁汤里说的很明白,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宣肺亦即开宣肺气,故吴氏把他的治疗方法称之为“开肺法”。
湿热化,遂道自通,不通经脉,经脉自畅。
其实吴氏这张处方即是从三仁汤化裁而来,融入了外台茯苓饮的方义。
在中医史上最会读书的人可能是吴鞠通了,他硬是从《临证指南医案》中读出一个三焦辨证来了,不信你看看《临证指南医案》,再看看《温病条辨》,你就会发现吴氏所创的方剂大部分都是取自于前者!呵呵~所以王孟英最看不起吴鞠通了,说他的东西是抄来的,在编辑《温热经纬》时他是绝不引吴氏的一字一言!
选这个案只是看看大家是否能把痰、湿、热的关系,以及湿邪的治疗法则及常用的治湿方剂融合在一起思考。读书、临床都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融汇在一起分析问题,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临床水平肯定能提高的很快!
另外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大家治湿勿忘开肺!
下面举一个病例,看看大家在这方面如何?
某女,本校教师,50余岁。平日心烦易怒。病发春日,感受风寒而病,证见发热(39.5℃),恶寒,头痛,肢节酸烦痛疼,口干,微苦,舌质淡红苔白,脉浮。辨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方用九味羌活汤。服方一剂,热退,恶寒除,肢节疼痛缓解。但患者出现两目胀痛难忍,以头抵墙,口干苦,脉弦。遂以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一剂症平。
本来要详细地给大家分析这个病案,电话通知我会诊了,这个案子我只好不加以解释,留给爱们自己思考,为什么用九味羌活汤会出现目痛?为什么一个表证的病人,从解表很快地转入使用清泻里热的方剂?这些理论我们都学过,看看你是否能融汇贯通,加以分析!
做中医的人要善于思考,在临床上要善于把读书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析病情,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十页

[录入文章,会员权限]
----网 站 留 言 板----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发言归类: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看看这类站点:
生命中医网 铁杆中医论坛 彩泽轩玉石网

生命中医网http://19ni.com 版权所有 李章年制作管理. Copyright©2024 lizhani.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19ni@19ni.com 19-f@163.com QQ:756118368 电话:020-84850042 13724196949 13226620709 地址: 广州番禺石基傍东 511450
粤ICP备10226252号 数据库驱动类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