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7天
每日中医故事 |首页>>中医方剂库 >>网上教室>>生命中医论坛 >>会员聊天室
每日中医故事
浏览摘要 主题简约信息>>
总数1篇
第267篇
题目:楚王欲射却被鸟啄 范雎多难入秦显智
主题词:楚王欲射却被鸟啄 范雎多难入秦显智
摘要:秦·六、楚王欲射却被鸟啄 范雎多难入秦显智   一   昭王二十四年,秦昭王与楚顷襄王在鄢会面
作者:生命中医网
发表时间: 2011-03-12
修改
---- 楚王欲射却被鸟啄 范雎多难入秦显智 ----

秦·六、楚王欲射却被鸟啄 范雎多难入秦显智

  一

  昭王二十四年,秦昭王与楚顷襄王在鄢会面,秋天,又在穰会了面。
  这一年,秦攻取了魏国的安城,大军并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燕国和赵国派兵来救,秦军退了。
  这一年,魏冉的丞相被免了。
  此前,魏冉曾经为秦昭王谋划了一次秦、齐称帝,即秦称西帝,齐称东帝。魏冉让秦、齐同时称帝,是想与齐连横,破六国的合纵。此时合纵虽然已经被破,但六国还是经常会联合起来,或抗秦,或攻秦。魏冉此时让秦、齐称帝,是想不费什么气力,就破了六国的联合。但没想到,本来已经称了东帝的齐国,因为听了苏代的一番劝说,又不称帝了。齐既然不称帝,秦自己称帝也就没什么用了,于是秦也不称帝了,魏冉谋划了一番,也没有成功。
  昭王二十五年,秦国攻下了赵国的两座城。
  这一年,秦昭王与韩釐王[1]在新城会面,与魏昭王在新明邑会面。
  昭王二十六年,秦国赦免了有罪的人,让迁到了穰,这时穰侯魏冉又恢复了丞相的职位。

  二

  楚顷襄王十八年,即秦昭王二十六年时,楚国出了一个奇人,他能用小巧的弓,细细的线,来射北归的大雁。楚顷襄王听说后,有了兴趣,就把这个人找来了。
  楚顷襄王看了他的小弓,很喜欢,就问他这弓怎么用,好不好用。
  这个人说:“小臣我喜欢射小雁、小鸟,这种小箭,怎么值得对大王说呢?”
  楚顷襄王说:“怎么不能说呢?这小弓射小雁,不也有意思吗?”
  这个人说:“要说射,以楚国之大,大王之贤,应当射的可就不是这些了。”
  楚顷襄王听了,觉得这个人好象还有什么说法了,就说:“那你说应当射什么呢?”
  这个人说:“以前三王曾经射取过德,五霸曾经射取过好战之国。因此,秦、魏、燕、赵是小雁,齐、鲁、韩、魏是小野鸭,至于驺、费、郯、邳,则是些小鸟,其它的就不值得射了。”
  楚顷襄王一听,这个人从箭说到各国,倒是有意思了,就说:“你接着说。”
  这个人说:“您看这六对鸟应当怎么射呢?”
  楚顷襄王说:“你说应当怎么射?”
  这个人说:“大王您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箭,看准时机,张弓射取,如此这六对鸟就可以收入囊中了!这时的乐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快乐,收获的也不是大雁和野鸭了!”
  楚顷襄王说:“那要怎么射呢?”
  这个人说:“您早晨张开弓去射魏国大梁的南面,射伤它的右翅膀,并直接对准韩国,这样中原的路就会断绝,上蔡郡也就尽收。这时您还转过身来,射圉的东面,折断魏国的左翅膀,并向外再射定陶,这样魏国以东就会被放弃,大宋和方与两个郡也就一举攻下了。魏国被断了两个翅膀,就会倾覆了。再直射郯国,大梁就可以占有。大王您可以在兰台收了弓箭,到西河去饮马,平定魏国的大梁,这是第一发的快乐。”
  楚顷襄王高兴了,说:“那第二发呢?”
  这个人说:“若大王对射猎还不厌倦,就可以再取出宝弓,换上新线,到东海去射长着钩喙的大鸟,再转回身来修筑长城设防,这时可以早晨去射东莒,晚上去射浿丘,夜里去射即墨,并反过身来占据午道,这样,长城以东和泰山以北就都攻下了,可以西接赵国的边境,北达燕国,这样楚、赵、燕三国就象展开翅膀的大鸟,不用定立盟约合纵就成了。此时向北去游览燕国的辽东,向南眺望越国的会稽,这是再发的快乐了。泗水之上的十二个诸侯,大王可以左挽而右击,一日尽收了。”
  楚顷襄王更高兴了,说:“那还有第三发吗?”
  这个人说:“如今秦国打败了韩国,却成了去不掉的忧烦,因为得到了这么多的城,却无法据守。秦国伐魏又没什么功,击赵反成了病,秦国和魏国的勇力都已经竭尽了,因此楚国的故地汉中、析、郦可失而复得。此时大王取出宝弓,换上新线,驻足鄳地要塞,等待秦国疲倦,则山东和河内可占有其中之一,此时劳民休众,就可以南面称王。以此来看,秦为大鸟,雄居海内,向东而立,左翅膀下是赵的西南,右翅膀下是楚的鄢和郢,它头对着韩、魏,是想要吞噬中原了。秦所处的位置便利,又有地利,奋翅鼓翼,可腾击三千里,因此秦不能独击,也不能在夜里偷偷地射它了!”
  楚顷襄王听了后,不说话了,让这个奇人先走了。
  过了两天,楚顷襄王还是放不下这件事,就又把这个奇人给召来了。
  这个人对楚顷襄王说:“先王被秦国欺骗,客死在秦国,这是至大的怨恨!匹夫有怨,还能以万乘战车来为自己报仇,白公和伍子胥就是这样。现在楚国有方圆五千里的土地,百万的带甲士兵,也足以在中原腾越,可现在却在这里坐而受困,臣实在以为大王不能这样!”
  楚顷襄王听了后,十分震动,于是派使者去联络诸侯各国,再次合纵,准备讨伐秦国。

  三

  楚国想与齐国和韩国一起伐秦,但它还想对周有所图谋,周赧王知道后,就派了武公到楚国来,见了楚国的相国昭子。
  武公说:“三国用兵,分割周郊野的土地来运输,并想把周的宝物南运以使楚国尊贵,臣以为不行。杀死大家共同尊崇的君主,把世代相传的君主贬为臣民,大国不会亲近。以合众来威胁势寡力单的周室,小国也不会跟从。大国不亲近,小国不跟从,于名于实都不能得到。名实既然不能得到,就不该用兵伤民。若有图谋周室的名声,也就不能号令诸侯了!”
  昭子说:“楚国没有对周的图谋。”
  昭子说完看了看武公,又说:“不过,周怎么就不能图谋了呢?”
  武公说:“军力不够五倍就不能攻,军力不够十倍就不能围城。一个周相当于二十个晋,这您是知道的。韩国曾经以二十万之众在晋国的城下受辱,精锐战死,士卒受伤,而晋仍没有攻下来。您没有百倍于韩的兵力却要图谋周室,这是天下都知道的。结怨于周,绝交于齐,在天下失掉声誉,如此行事很危险了!危害周以强大据有三川的韩国,方城以外的地方必定会被韩国削弱。”
  昭子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武公说:“西周的土地,取长补短,也不过百里,虽名为天下共主,但夺其地不足以扩大自己的疆土,得其众也不足以强大自己的军力,即使不攻打它,也有弑君的名义。”
  昭子不说话了。
  武公叹了口气又说:“然而好事的君主,喜欢攻战的臣子,发令用兵,却都要紧盯着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子的祭器在周。诸侯想要天子的祭器,竟然忘了杀死君主的罪名。现在若韩国知道祭器在楚国,臣怕天下都会因为祭器而仇视楚了。”
  昭子不喜欢听,嘟囔着说:“怎么会都仇视楚国呢?”
  武公说:“臣请求给您做个比喻。您知道,虎肉腥臊,它的爪子又锋利,但是人们还是要抓它,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想要虎皮。假若把大泽之中的麋鹿也都蒙上虎皮,那去抓麋鹿的人就要比抓虎的人要多多了,可人们得到的其实只是虎皮!现在您想要诛残天下的共主,占有三代所传的九鼎宝器,以尊显楚国的君主,这不是贪是什么呢?《周书》说:‘若要起事,不能先倡乱。’,臣怕九鼎宝器南迁,兵事也就跟着到了!”
  楚国想来想去,最后没有发兵。
  楚国虽然没有起兵伐秦,射这只大鸟,但秦国听说了以后,却先发兵来伐楚了。
  昭王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楚。
  这一年,司马错从陇西出发,由蜀去攻打楚国的黔中,攻下了。楚军大败后,割让了上庸和汉北给秦国。
  昭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夺取了鄢和邓,并赦免了秦国有罪的人迁到了那里。
  昭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再攻楚,这次一直打到了楚国的国都,把郢都给占了,楚顷襄王只好逃走。白起占了郢都,改为南郡,还把楚国先王陵墓所在的夷陵给烧了。楚军溃逃,一起逃到了远远的陈。
  白起立了战功,被封为武安君。
  这一年,秦昭王王与楚顷襄王在襄陵又会了面。
  昭王三十年,蜀守张若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和江南,设置了黔中郡。
  昭王三十一年,楚人在江南反了。

  四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魏冉重新做了丞相,并带兵攻打魏国。
  魏冉打败了暴鸢,斩首四万,暴鸢逃走,魏国献了三个县,求和了。
  这一年,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国。
  魏冉打败了芒卯,进入北宅后,继续东进,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
  魏国无奈,派了大夫须贾来劝说魏冉。
  须贾见的魏冉,对他说:“臣听说,魏国的一个官员曾经对魏王说:‘当初魏惠王去攻打赵国,攻取了三梁,攻下了邯郸。但赵国不肯割让邯郸,邯郸又重归赵国。齐国曾经攻打卫国,攻下了卫国的国都,杀了子良,但卫国人也不割让国都,国都最后也归还给了卫国。赵国和卫国之所以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土,没有被诸侯吞并,是因为他们能够忍耐艰难,并爱惜自己的土地。宋国和中山国数次被伐,割让了土地,最后国也随着亡了。臣以为,赵国和卫国可以效法,而宋国和中山国可以为戒!秦国是贪婪凶暴之国,不能亲近。它蚕食魏国,把原属晋国的土地都收归自己,秦国战胜暴鸢,魏国割让了八个县,土地还没献完,秦军已经又来了,秦国能够满足吗!现在秦国又打败芒卯,进入北宅,这并不是要攻打大梁,而是要威胁大王您以求多割让土地给秦国,大王千万不能听信秦国的话。如今大王想背弃楚国和赵国,而与秦国求和,楚国和赵国发怒离去,与大王您争抢着去事奉秦国,秦国必定会接受。秦国有了楚国和赵国的兵,若再来攻打我们,那时魏国想要不亡也不行了。愿大王千万不要和秦国求和,若要求和,也要少割让土地并且要有人质来做保,不然,必然会被秦国所欺骗。’这是臣在魏国所听说的,愿您能考虑。”
  魏冉说:“我要考虑这些吗?”
  须贾说:“《周书》上说:‘天命不是经常不变的。’,这是说幸运不是必得的。您战胜暴鸢,让魏国割让了八个县,这并非是兵精,也不是计巧,只是遇到了好运气。现在您战胜了芒卯,进入北宅,又来攻打大梁,这是您以为上天总会给您好运气了,对此智者则不以为然。”
  魏冉说:“怎么不以为然?”
  须贾说:“臣听说,魏国把它一百个县的强悍士兵都调来守卫大梁,臣以为有不下三十万人。用三十万之众来守魏国七丈高的城,臣以为,就是商汤和周武王再生,也不容易攻下。轻易地背弃楚国和赵国的军队,攀登七丈高的城,来战三十万的精兵,并且想要志在必得,臣以为,自开天辟地到今天,都未曾有过。城若不能攻克,秦兵必定疲惫,您在魏国东面的封地陶邑也必定会丢失,正所谓前功尽弃!”
  魏冉有些担心了。
  须贾又说:“魏国现在正在犹豫,您可以在楚国和赵国的军队还没有到大梁之前,快速以少割让土地来收服魏国,魏国在犹豫中,会觉得割让不多还有利,会愿意做,您就也能如愿了。楚国和赵国恨魏国先和秦国和解,必定会争相来事奉秦国,合纵也就散了,您可以再从容地选择对策。并且,您要想得到土地,难道必须要用兵吗?割取了原来晋国的土地,秦兵即使不攻,魏国也必定会献上绛和安邑,又为陶邑开了河东、河西两条道路,原来的宋国也近乎全为秦国所有,这时卫国也必定会把单父的土地献上了,这样秦国的军队还可以保全。您控制着这些,想求什么求不到,想做什么做不成呢!愿您能深思熟虑,而不要冒险。”
  魏冉听了,说:“好吧!”
  魏冉果然撤了对大梁的围困。

  五

  昭王三十三年,魏冉与白起和胡阳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打败了芒卯,斩首十万,攻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
  随后,秦国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还给赵国增了兵,原来是让赵国去攻打齐国了。齐襄王害怕了,让苏代为齐国写了一封信,偷偷地送给了穰侯魏冉。
  信上说:“臣听来往的人说:‘秦国要给赵国增兵四万,来讨伐齐国。’,臣想,我定要去对敝国的王去说:‘秦王精明而熟于计谋,穰侯机智而习于战事,必定不会增兵四万给赵国,让它来伐齐。’。为什么呢?韩、赵、魏三国相互友好,是秦国的大仇敌,三国即使一百次地互相背叛,一百次地互相欺骗,都不算是没有信义,都不能算是行为不正。现在,要破齐以利赵,但赵国是秦国的大仇敌,这样不利于秦,这是其一。秦国出谋划策的人必定会说:‘打败了齐国,三晋和楚国也就疲惫了,可以再制三晋与楚国之胜’。齐国如今已经疲惫不堪,以天下的力量来攻齐,就象是以千钧的弩来射溃烂的疮,齐国必死,又怎么能使三晋和楚削弱呢?这是其二。秦国若少出兵,则三晋与楚不信任秦国,秦国若多出兵,则三晋与楚又怕受制于秦。齐国怕了,不会投奔秦国,而是必定要投奔三晋与楚,这是其三。秦国宰割齐国来喂养三晋与楚,三晋与楚兵势必会反过来压制秦国,秦国反而会受敌,这是其四。三晋与楚国用秦国来谋取齐国,又用齐国来谋取秦国,怎么三晋与楚国就这么智慧,而秦国与齐国就这么愚笨呢?这是其五。得到安邑并且治理好,也就必定没有祸患了。秦国有了安邑,韩国就必定没有上党了。安邑是天下的中心,夺取安邑与出兵又怕不能返回,哪个有利呢?因此臣说:‘秦王精明而熟于计谋,穰侯机智而习于战事,必定不会增兵四万给赵国,让它来伐齐。’”
  穰侯魏冉看了这封信,带兵回去了。
  昭王三十四年,秦国与魏国和韩国相安无事,把上庸设为了一个郡,让南阳免罪的臣民迁移了过去。
  昭王三十五年,秦国帮助齐国、韩国和魏国去讨伐燕国。
  这一年,秦国又设置了南阳郡。
  昭王三十六年,客卿灶去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和寿,都给予了穰侯魏冉,魏冉此时已经权势极大了。

  六

  就在这时,一个人到秦国来了,这个人是范雎。
  范雎[2]是魏国人,自然想要为魏国效力,并且他觉得要效大力,因为他有那么大的本事。范雎还觉得,他每天就应当在魏王的左右,为魏王出谋划策。只是他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因为他就没有办法靠近魏王,见都见不着魏王。想见魏王得花钱疏通,可范雎没有钱。
  范雎没办法,只好一步一步来,先投靠了中大夫须贾。
  刚到须贾这,就赶上须贾为魏王出使齐国,须贾让范雎跟着一起去了,也想看看范雎怎么样。
  到了齐国,事情不顺利,待了好几个月,也没什么结果。
  事情虽然没有什么结果,可范雎却让齐国给知道了。齐王知道范雎是个辩才,是个人才,于是就派人带了十斤黄金、牛肉和酒,赏赐给范雎,想和范雎接近一下。可范雎知道自己是出使来的,有王命在身,虽不是重要人物,但也担有责任,接受了礼物不好说,没敢要。
  范雎虽然没要,却有人立即把这事报告给了须贾。须贾大怒,想是不是范雎把魏国的想法都偷偷告诉给齐国了,齐国这才感谢他,怨不得事情这么长时间都没说出结果。
  须贾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范雎这,想让把东西全都拿回去,可齐国的人还在,当着齐国人的面让把东西都拿回去又不好说,须贾于是就让把牛肉和酒留下,让把钱拿回去了。
  虽然这样做了,可须贾心里还是有气,回到魏国,就把这事都告诉了宰相魏齐。魏齐一听也火了,火得更历害,让人把范雎抓来就打,打得范雎牙也掉了,肋骨也断了。
  范雎一看怕是要打死了,于是就干脆装死。魏齐见范雎死了,就让拿了一领席子把范雎卷起来,扔到了厕所。宾客们喝醉了上厕所,尿就撒在范雎身上,范雎真是无可奈何了。
  范雎卷在席子里,等了个机会,对守卫的人说:“你把我弄出去,我重重地谢你!”
  守卫的人于是去对魏齐说:“厕所里席子卷着个死人,臭哄哄的,快扔了吧。”
  魏齐这时喝多了,也没怎么想,就说:“扔了吧。”
  就这样范雎躲过了这场灾难,没有死。
  后来魏齐又后悔了,觉得这事做得有些过分了,一来说范雎私通齐国也没什么凭据,二来范雎好象也是个人才,听说他还没死,就又找范雎,要见他。可范雎不知魏齐是怎么想的,不敢去见。范雎觉得,总不见怕也是不行,发了愁。这时,范雎有个叫郑安平的朋友听说后,就帮范雎逃走了,然后把范雎藏了起来,名字也给改了,改了个普通老百姓的名字,叫张禄。
  这时,秦国派了一个叫王稽的使者到魏国来了,郑安平就装作差役,来伺候王稽。
  王稽想为秦国招揽人才,就问郑安平说:“魏国有没有什么贤人,能和我一起到秦国去游历游历呀?”
  郑安平说:“我们那有个张禄先生,想要见你,和你说说天下的大事,不过这个人有仇人,因此不敢白天来见。”
  王稽一听有了兴趣,说:“不要紧,那就晚上来。”
  到了晚上,郑安平和范雎一起来见王稽了。
  范雎和王稽坐下来,纵谈天下的事,没说多一会儿,王稽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不得了的人才,马上就和他约好了,让他过几天到城外的三亭岗去等他,然后一起去秦国。
  过了几天,王稽和范雎一起坐上车,奔赴秦国。

  七

  王稽他们一行走了些天,进入了秦国的地界,离都城咸阳越来越近了。一天,范雎看见有车辆和马匹从西边过来了。
  范雎问王稽说:“前面来的人是谁?”
  王稽看了看说:“是秦国的宰相,穰侯魏冉。”
  范雎想了一下说:“我听说魏冉很专权,不喜欢接纳其它诸侯国的客人,他见了我,怕是不怎么好,我还是躲在车里不要见他。”
  过了一会儿,魏冉过来了,见到王稽,停下了车,问王稽说:“关东有什么变化吗?”
  王稽说:“没什么变化。”
  魏冉又说:“你去了魏国,没带什么其它诸侯国的人一起来吧?这些人都没用,只是会扰乱秦国。”
  王稽说:“是是是,我没敢带。”
  两个人说完话,告别走了。
  范雎想了想,对王稽说:“我听说魏冉是个聪明人,而且多疑,刚才他好象怀疑车里有人,只是没有检查,一会儿他想起来了,还会来查的。”
  范雎于是下了车,自己走了。走了十来里,魏冉果然派人骑着马来查了。检查了车里,没有什么人,这才回去了。就这样,范雎和王稽一起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王稽见了秦昭王,禀报了出使的事,又说:“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是天下无敌的能辩之士,张禄先生说,秦国就象摞起来的蛋,十分危险,不过得到他也就平安了,但这些话只能和您当面谈,我已经把他带到秦国来了。”
  可秦昭王听了这话却不高兴了,他想,我在位三十六年了,向南攻破楚国,向东攻破齐国,几次围困韩、赵、魏三国,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武力,不是凭那些只会胡说的辩士。而且这个人怎么这么张狂,秦国怎么就成一堆蛋了,怎么没了他就不行了,这个人太张狂了,得压压他的狂气。秦昭王想好了,就让人给范雎安排了一处吃住都很差的地方,让范雎住下了。范雎没有想到,秦国是这样侍他,范雎更没有想到,他这样一住就是一年多。

  八

  范雎静下心来,仔细地了解了秦国后发现,秦国的朝廷上有几个重臣,有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还有泾阳君和高陵君。魏冉和芈戎是外戚,他们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泾阳君和高陵君是秦昭王同母的弟弟。魏冉为宰相,其他三个人轮换着担任将领,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地。魏冉仗着太后,积聚了很多的财富,钱比王室还要多。
  魏冉做为秦将出征后,就想越过韩国和魏国,去征伐齐国的纲寿,这显然是要扩大他在那里的封地了。范雎觉得,秦王只有去除了这些人的权势,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秦王。范雎想明白了,于是给秦昭王写了一篇奏章,不过奏章里没有写这些事,这些事得亲自见面说,奏章最紧要的是要让秦王能见他。
  范雎的奏章说:“臣听说,贤明的君主管理政务,有功劳的不可不赏赐,有能力的不可不封官,因此,有能力的人不应当被埋没。”
  奏章还说:“臣听说,周王室有砥砨[3],宋国有结绿,魏国有悬藜,楚国有和朴,这些都是美玉,被称作四宝。但是,它们也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并且也曾经被好的工匠当作是普通的石头给错过。只是,它们毕竟还是好玉,因此最终也成为天下的名玉。现在被你抛弃的这个人,不就是一块这样的美玉吗?这块美玉能对秦国有大利,希望大王不要错过。”
  奏章还说:“我想,是臣愚钝而不合您的心呢,还是我太低贱而不能被用呢?如果都不是的话,臣愿能见一见君王,亲自说一说,如果说得不对,可赐我一死!”
  秦昭王见了奏章十分惊讶,觉得这个张禄若真如他所说,那自己是不能将一块好玉错过,于是派了车去把范雎接来了。

  九

  范雎到了宫里,内待让他等着,自己去通报,可范雎却假装不认识路,自己进去了。
  这时,秦昭王来了,内侍一见范雎自己进来了,就火了。
  内侍对范雎大声说:“快走开,王来了!”
  范雎听了,却一付不明白的样子,说:“秦还有王哪?秦不是只有太后和穰侯吗?”
  宦官更火了,怎么能这么说话?这时秦昭王已经走过来了,也听见了。
  大殿上的其他官员听了,都愣住了。
  秦昭王见范雎直言,知道他有些要紧的话,就让其他人都下去了。
  秦昭王见左右都没有人了,就恭敬地对范雎说:“先生打算告诉我,教我些什么呢?”
  范雎说:“啊啊啊。”
  这样坐了一会儿,秦昭王又说:“先生打算告诉我,教我些什么呢?”
  范雎说:“啊啊啊。”
  过了一会,秦昭王又问了一遍,可范雎还是“啊啊啊。”
  秦昭王不高兴了,说:“看来先生是不想跟我说了!”
  范雎说:“不是,臣听说,当初吕尚[4]遇到周文王时,只是一个渔父,在渭水边钓鱼,那时他和周文王还很生疏。但两个人说完以后,周文王就拜吕尚为太师,和他一起坐车回去了。因为吕尚说得太好了,并且最终他也让周文王成就了王业。如果当初周文王和吕尚不深谈,那周也就无所谓天子之德,文王、武王也就无所谓什么王业了。”
  范雎停下来,看了看秦昭王,见秦昭王正在听着,就又接着说。
  范雎说:“现在我是什么呢?我只是一个困顿在这里的臣子,和王没有更深的交往,可是,我所要说的事是扶佐君王的大事,我愿意以我的愚忠来效力,可我不知道君王您的心,因此您问了我三次我都不敢回答。不是臣怕什么因此不敢说,即使我今天说了,明天就被杀了,我也不会不说。大王信了臣说的话,去做了,死就不是我所怕的。五帝[5]圣,最后不是也死了,三王[6]仁,最后也死了,五伯[7]贤,也死了,乌获、任鄙[8]有力,也死了,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9]有勇,也死了。死,人人都免不了,我身处其中,只要能够有利于秦,臣也就满足了,臣又怕什么!”
  秦昭王听了,有些感动。
  范雎又说:“当初伍子胥[10]逃出昭关,到了吴国,没办法生存,吹着笛子讨饭,但最后却把吴国振兴起来了,使吴国成了盟主。如果让臣能象伍子胥一样显示出智谋,就是把我幽禁起来,让我终身不能再见大王,只要我所说的能够施行,能对贤主有所补益,那就是臣的大荣耀了,臣还有什么耻辱,有什么忧虑呢?那么,我怕的是什么呢?我是怕在我死后,天下的人看见我是因为尽忠而死的,因此也不敢说话了,也不敢到秦国来了,我怕的是这些!您现在上畏惧太后,下被奸臣迷惑,在这深宫里,只见左右的大臣,这样怎么能辨明邪恶呢?大,会使国家灭亡,小,会使自身危险,这才是臣所怕的!至于穷困,羞辱和死亡,臣并不怕,如果臣死了秦国能治理好了,那我死了比活着还要贤能。”
  秦昭王听了,十分感动,说:“先生怎么这么说呢?秦国这么偏远,寡人又这么不贤明,让先生受辱了,是上天把先生赐给我让我来保存秦国的宗庙,是上天不抛弃我,先生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今后事无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所有的事都请先生来教我,你就不要再怀疑我了!”
  范雎听了,重新拜了秦昭王,秦昭王也拜了范雎。

  十

  范雎说:“大王的秦国,四面都有要塞,十分稳固。秦国又有百万士兵,千辆战车,可以对外征战。因此,形势有利可以出击,形势不利又可以退守,这是王者的地方。秦国的人民不喜欢互相之间的打斗,但对外作战却异常勇猛,这是王者的人民,大王这两者都具有了。有如此之势,以秦国的军力来制服诸侯,不是就象放出好狗去捉瘸腿的兔子吗?霸主的事业能够成就了。”
  秦昭王听了很高兴。
  范雎说:“然而,大王的大臣们却太不称职了,秦国到今天已经闭关了十五年,不敢以兵力窥视山东,这是穰侯为秦国的谋化没有尽职,大王的计划也所缺失。”
  秦昭王连忙说:“那你快给我说说都有什么缺失。”
  范雎正要说,突然看见左右有不少偷听的人,有些怕,于是改了想法,不说宫里的事,而说对外用兵的事,这样也好看看秦昭王是怎么想的。
  范雎说:“穰侯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这不妥当。出的兵少,不足以伤齐国,出的兵多了,又有害于秦国。臣猜测大王是要少出一些兵,而让韩国和魏国多出兵,这就不合情理了。秦国和韩国、魏国并不那么亲近,越过这样的国家去攻打齐国,这能行吗?这个计划太不周密了。当初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破军杀将,把楚国打败了,进击了有千里之远,但最后齐国却连一寸土地都没得到。”
  秦昭王说:“为什么呢?”
  范雎说:“自然不是齐国不想得到,是形势让齐国没有办法得到。当时诸侯各国见齐国打仗打得疲惫了,君臣也不和了,趁机来讨伐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结果是大臣受辱,军队困顿,最后大家却把错处都归咎于齐王,说:‘这是谁的主意呀?’,齐王说:‘这是田文的主意。’于是大臣们发动叛乱,把当初出谋划策的田文给赶跑了。因此,齐国之所以被攻破,是因为他去讨伐楚国,却强大了韩国和魏国。”
  秦昭王说:“那应当怎么办呢?”
  范雎说:“依臣所见,大王您不如远交近攻,得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一尺土地也是大王的土地,现在要放弃近处去攻远处,不是很荒谬吗?现在韩国和魏国处在天下的中枢位置,大王您要称霸,就必须要有这中枢地区,以向楚国和赵国示威。楚国强大,赵国就会依附秦国,赵国强大,楚国就会依附秦国,如果楚国和赵国都依附了秦国,齐国就必定会害怕了,也就会对秦国谦卑地对话了。齐国如果也向秦国示好了,那么韩国和魏国就可以降服了。”
  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这一番话,十分震动,就打算听范雎的了。

  注:
  [1]韩釐王:釐,xī ,音西。
  [2]雎:jū?音居。?
  [3]砥砨:dǐ ě,与结绿、悬藜、和朴均为美玉名。
  [4]吕尚:即姜太公。
  [5]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7]五伯:又作“五霸”。春秋时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
  [8]乌获、任鄙:战国时大力士。
  [9]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春秋战国时的勇士。
  [10]伍子胥:楚国人,后到吴国,助吴国成霸业。





[录入文章,会员权限]
查找: 题目: 主题词: 摘要:
作者: 发表时间(格式如:2009-03-29):